扫一扫查看属于您的

黑金特权

联想账号用户注册协议

请您仔细阅读以下条款及援引的相关条款,其中包含对您使用联想账号有重要影响的条款,您同意后方可使用联想账号及相关功能。您在使用过程中可随时通过访问“用户注册协议”页面了解《联想账号用户注册协议》详情及其更新。

最新更新:2024年9月12日

欢迎注册联想账户!注册联想账户将成为联想会员,即有机会参与联想的各种用户回馈、获得共享信息及其他会员专属服务(统称为“服务”)。本协议及援引的其他条款(“本协议”)构成您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和/或其关联公司(“联想”)就您注册和使用联想账户达成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如您希望注册联想账号成为联想会员,享有本网站有关联想会员的专属权益及相关服务,请仔细阅读并确认您完全同意本协议。

以下条款是本协议的组成部分:

(1)联想网站 使用条款

请点击以上链接或联想网站下方链接阅读完整条款,同意本协议视为您确认已经了解并同意以上条款的所有内容。
1.0接受本协议

如您不同意本协议条款或无权签署本协议,请不要注册账户或使用相关服务。您注册账户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服务,即表明您完全了解并接受本协议。

联想账户只能由有能力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人士注册和使用。您应确保您已年满18岁并具有达成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完全行为能力。如您未达到法定成人年龄,您应确保本协议是由您的父母或监护人代表您签署确认的。如您代表他人(例如,某个公司或机构)确认接受本协议,您声明并保证您已获得了充分的授权并有资格这样做。

如您不符合上述条件,我们有权拒绝您注册和使用联想账户。

本文件包含了适用于联想账户注册和使用的基本条款。使用某些联想服务需适用某些特别条款。这些特别条款将随同相关服务说明提供,您注册或使用这些服务,这些特别条款将成为本协议的一部分。如特别条款与基本条款不一致,则仅就这些特定服务而言,特别条款将优先适用。

2.0账号注册

您申请注册联想账号时,必须向联想提供真实且准确的个人资料或企业信息,并于个人资料或企业信息发生任何变动时及时更新。若您提供任何错误、不实、过时或不完整或具误导性的信息;或者联想有理由怀疑您提供的信息是错误、不实、过时或不完整或具有误导性的,有权暂停或终止您的账号,并拒绝您使用联想网站及相关服务的全部或任何部分。

您在注册过程中输入的姓名、企业名称和证件号码将作为识别您与联想账号的一致性的首要证明资料,您应妥善保管,不得以任何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借、转让、共享或许可使用等。您理解,联想无义务核查每一账号使用的合法性,如发现对您账号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或发生其他类似安全问题,您应立即通知联想。

对他人未经授权使用您的账户,联想不承担任何责任。您应当对通过您的账号进行的以及您账号内的所有活动负责。联想不对与账户内部活动及账户所有权相关的争议进行判定。如不能确定账户的有效所有者,联想有权暂停或取消该账户。

3.0会员权益和服务

只有正确完成联想账户注册的用户方可成为联想会员并享有会员专属服务。会员账户可用于对用户的订购及服务申请信息进行管理。会员用户也可享有某些会员专属权益和服务,例如获得积分,具体见联想发布的活动计划和方案。

联想可根据会员完成联想指定活动情况为会员提供积分。积分仅在指定期限内有效。会员应自行负责不时核对其账户所享有积分的状态。会员可用指定数量的积分兑换联想可不时向会员提供优惠或特权。这些优惠或特权的性质,以及获得该等优惠或特权所需的积分数量,由联想确定并可随时更改。除用于兑换联想通过本服务提供的优惠或特权(如有)外,积分不得用于任何其他目的或用途。积分不可折抵任何现金或费用。兑换优惠可能有时间限制或只提供有限的数量。

积分仅可在指明适用的活动中使用,不能在任何其他活动中兑换或转移至会员的其他账户。会员积分不可出售或转让给其他会员或由其他会员兑换。会员因任何原因终止账户的,会员获得的所有积分均作废。

4.0费用

联想仅提供本协议约定的网络服务,除此之外与相关网络服务有关的设备(如个人电脑、手机、及其他与接入互联网或移动网有关的装置)及所需的费用(如为接入互联网而支付的电话费及上网费、为使用移动网而支付的手机费)均应由您自行负担。

联想可能提供某些收费服务。对于收费服务,联想会在您使用前明确提示,只有您确认接受相关服务条款并支付费用后,方可使用该收费服务。

5.0第三方网站

我们可允许您从第三方网站访问账户,或在联想网站上设置指向第三方网站的链接。这些第三方网站可能非由联想运营、管理和支持,联想不对这些网站的内容或功能的准确性、合法性、适当性或任何其他方面负责。这些链接或引用仅为用户方便而设置,并不表明我们对这些网站及其内容作出了任何认可、推荐或保证,或联想与这些网站的运营商有任何关联。您访问和使用这些第三方网站时,可能会适用附加或不同的条款和条件,您应仔细阅读这些适用于第三方网站的条款。

6.0使用规则

账号仅供会员用户用于获得联想产品和服务信息及相关支持。您不得将账号用于未明确允许的任何商业目的,例如,向第三方转售任何内容或信息。您应自行对您的账户、用户名或密码下发生的行为负责,包括通过账户发布或传送的任何内容。除非严格按照联想制定的和预期的要求获得积分,否则积分是无效的,您不得试图通过任何模仿符合要求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使用任何脚本、机器人或其他自动化手段)获得积分。

在注册和使用账户及相关服务时,您应遵守我们告知的所有可适用的使用政策,遵循所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并始终符合公序良俗及良好道德规范。您不得为任何非法、欺诈、不当或滥用的目的或以任何可能妨碍其他用户或损害联想或其他用户的任何财产,以及侵犯或妨害第三方权利的方式使用账户。

您注册账号时应遵守以下规则:

(a)不得以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其他社会名人的真实姓名、字号、艺名、笔名注册;
(b)不得以国家机构或其他机构的名称或其简称或商标、商号注册;
(c)不得注册不文明、不健康名字,或包含歧视、侮辱、猥亵类词语的名字;
(d)不得注册易产生歧义、引起他人误解的名字。

您在使用联想网站及相关服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规则:

(a)遵守中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b)遵守所有与网络服务有关的协议、规定和程序;
(c)不得为任何非法目的而使用网络;
(d)不得利用联想网络进行任何可能对互联网或移动网正常运转造成不利影响的任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不得传播或张贴垃圾邮件、不合理巨大文件、传销模式、连锁邮件;
(e)不得利用联想网络服务上传、储存、展示或传播任何非法的、虚假的、辱骂性的、骚扰性的、诽谤性的或其他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资料;
(f)不得从事任何侵犯其他任何第三方的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名誉权、隐私权或其他任何合法权益的行为;
(g)不得利用联想网络进行任何不利于联想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行为;并且
(h)未经联想事先许可,不得利用联想网络从事任何商业广告行为。

如联想基于合理判断认为您违反了本协议的任何规定,可拒绝您的注册或删除您已注册的账号,立即暂停或终止您对账户的访问。

7.0变更和终止

联想可随时修改本协议的任何条款。您应经常访问本页面以了解最新的条款。如您不同意联想对本协议的任何修改,可立即停止使用您的账号。如您在联想对本协议做出任何修改后继续使用您的账号,则视为您接受联想对本协议的修改。

联想可随时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网页公告、电子邮件、短信提醒等方式做出任何声明、通知、警示。该等声明或通知视为本协议的一部分,如您在联想发出该等声明或通知后使用本网站及相关服务,视为您完全同意该等声明或通知。

联想可能因系统更新维护、业务调整变化等原因随时变更、暂停或终止部分或全部网络服务(包括收费网络服务),联想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事先以适当的方式通知您,但不作为联想的义务。如您的账户或行为有任何违反本协议及相关使用规则的情形,联想可随时经通知或不经通知终止用户对账户及服务全部或任何部分的访问,无需说明理由,账户终止将立即生效。

您可随时注销账户。如您的账户连续180个自然日停止活动,我们将视为您已终止账户,联想有权在经通知您后注销您的账号。账户无论因任何原因注销后,您将不再享有联想会员的相关权益。未使用的积分或其他会员权益在账户终止后失效。联想将不就账户注销或禁止访问对会员或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

8.0用户数据

您在注册及使用账户及相关服务时上传、存储、传输或接受的数据,其中可能包含您的个人数据(“用户数据”)。这些用户数据所有权利均由您保留,除为向您提供本协议项下相关服务的目的而使用外,未经您的事先同意和允许,联想不会自己或允许他人使用您的用户数据。

您通过账户及服务上传、存储、传送或接收的用户数据,视为您授予联想及其服务提供商一个全球范围的许可,使联想可以作为服务的组成部分并仅为提供和改进服务的目的,复制并以加密方式存储您的数据。您应确保您拥有所有必要的权利和权力授予上述许可。

为您的用户数据提供存储不是联想的义务,我们仅为用户方便的目的提供此项服务,为此,您知道并同意,联想将不对数据无论因任何原因被删除或存储失败承担责任。本协议终止后,您的用户数据将被删除且无法恢复。您应自行负责及时和妥善地对您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您知道并同意,我们可能会对您上传或存储的用户数据的数量和期限设置限制。

您在此陈述和保证您的用户数据:(a)均为非保密信息;(b)是合法和安全的,对您的用户数据的浏览、下载或其他使用不会导致任何损失和损害,包括但不限于侵权异议、感染病毒、遭到黑客攻击、系统瘫痪等;并且(c)已经获得相关权利人的所有必要许可。

9.0知识产权

联想通过账户及相关服务提供的所有内容和材料,包括但可能不限于文本、图片、图形、图表、软件、设计元素、音视频资料等,均受相关著作权、商标和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这些内容和材料由联想和/或其许可方拥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和权益。

您不得为任何未明确允许的目的获取或使用相关内容和材料。除非联想事先明确书面许可,否则您不得出售、许可、出租、修改、分发、复制、模仿、传输、展示、实施、发布、改编、编辑或以任何其他未经许可方式使用联想网站的内容和材料,或制作这些内容和材料的派生作品。

10.0无保证声明

除非联想另有明确,否则账户及服务均以“按现状”且“可用”为基础提供,无任何保证。在法律允许的最大限度内,我们明确否认任何包括但不限于有关适销性、适用于某个特定目的、权属以及不侵权在内的明示、默示及法定的保证以及任何有关安全、不中断、准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及服务性能的保证。如相关法律不允许排除或限制某些默示保证,则相关排除和限制将不适用于您。

11.0责任限制

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您以何种依据(包括根本违约、过失、虚假陈述或其他合约或侵权方面的索赔)而有权要求联想赔偿损失,联想的责任仅限于实际直接损害或损失,且赔偿额最高为联想基于服务向您实际收取的费用总额。在任何情况下,联想均不对下列任何一项负责:(a)第三方就其损失或损害赔偿向您提起的索赔要求;(b)您的记录或数据的丢失或损毁;和(c)任何间接性的,偶然性的或附带性的损害或利润损失。即使联想已经事先获知有发生下列事项的可能性。此限制也适用于任何联想分包商和供应商。这是联想及其服务商和供应商共同承担的最高赔偿限额。如可适用法律不允许以合同方式对某些责任进行排除或限制,则在法律禁止的最大范围内,相关责任限制或排除不适用于您。

12.0抗辩和补偿

如用户对账户及服务的使用导致了针对联想、联想关联公司及业务合作方及其各自人员的索赔、要求、调查或处罚,您同意为联想、联想关联机构及业务合作方及其各自人员提供补偿和抗辩并承担由此导致的所有损害赔偿、成本和费用(包括合理的律师费),使联想、联想关联机构及业务合作方及其各自人员不因此受到任何损失和损害。本条款在本协议终止后仍然有效。

13.0一般条款

联想延误或未能行使或强制执行本协议的任何权利或条款,不构成对该权利或条款的放弃。如本协议的任何规定被判定为无效或不可强制执行,不影响本协议其他部分的效力,本协议其他部分仍继续有效。
本协议的签署及联想根据本协议向您提供的通知、披露等均可以电子方式进行。本协议项下联想通过网页公告、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或常规的信件传送等方式向您发出的通知自联想发送之日视为已送达。您对于联想的通知应当通过联想对外正式公布的通信地址、传真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联系信息向联想进行书面送达。
本协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法律订立和解释。因本协议执行、解释及与此有关的一切争议均应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按其当时有效的仲裁规则裁决。此约定并不禁止联想为阻止或防止对本协议项下义务的违反向任何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禁制令或其他强制措施,联想申请禁止令或其他强制措施不需要提供担保。
关联公司是指被一方控制、或控制该方、或与该方受共同控制的机构。这里“机构”指任何公司、企业或其他法律实体。在本协议中,“控制”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拥有影响所提及机构管理的能力,无论是通过所有权、有投票权的股份、合同或其他方式。

联想企业智能体使用附加条款

初始发布:2024-09-12
最新更新:2024-09-12

本联想企业智能体使用附加条款(“本条款”)发布后将成为本网站《联想账号用户注册协议》(统称为“网站协议”)的组成部分,并与网站协议的条款和条件结合,适用于您对我们网站人工智能功能的使用。本条款未定义的术语与网站协议使用的术语含义相同。

1.0目的和用途。联想可能基于人工智能功能为您提供反馈,此功能仅限用于为您提供联想产品和服务信息及其技术支持信息。联想无意通过本网站为公众提供任何一般性互联网内容服务,您应仅限于为了解联想、联想产品和服务信息,寻求联想产品和服务支持的目的使用本网站的人工智能功能,我们可能会拒绝、忽略或屏蔽任何非为此目的的使用。

2.0您的内容。当您使用本网站人工智能功能时,可能会要求您输入您的内容,例如,文档、文本、图像或音视频文件等(包括任何输出参数,例如纵横比、样式等)(统称为“输入”)。本网站将使用您的输入来生成输出,例如,图像、文本、图形、音视频文件等(统称为“输出”)。除本条款另有规定者外,这些输入和输出均是您的内容,除本条款外,协议有关内容的规定均适用于这些输入和输出。

3.0输入。您应对您的输入负责。您声明和保证在使用本网站人工智能功能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协议中的要求承担信息安全和其他义务。您承诺不采取任何以下行为:

(1) 通过输入或其他方式,诱导生成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公共秩序、社会公德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输出,包括但不限于:(a)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b)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c)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d)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否定英烈事迹,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e)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的;(f)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g)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h)散布谣言、虚假有害信息,扰乱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i)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教唆犯罪;(j)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k)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泄露他人隐私,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l)破坏国际关系以及国际和平稳定;(m)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信息。

(2) 通过输入或其他方式,诱导生成不友善对话的输出,包括但不限于:(a)人身攻击及辱骂他人;(b)针对以下群体发表诅咒、歧视、漠视生命尊严等性质的言论,群体包括:不同特定国籍、地域、性别、性别认同、性倾向、种族、民族、健康状况、职业、年龄、信仰、残障群体等;(c)对他人进行诅咒、恐吓或威胁;(d)对他人创作的内容直接进行贬低性的评论;(e)对他人使用粗俗用语,并产生了冒犯;(f)针对以下群体发表偏见性质的言论,群体包括:特定国籍、地域、性别、性别认同、性倾向、种族、民族、健康状况、职业、年龄、信仰、残障群体等。

(3) 干扰联想服务的正常运行、损害联想合法权益。

(4) 其他违法或侵权行为,例如实施垄断或不正当竞争行为等。

4.0输出。您自行对输出的创建和使用负责,并确保输出符合我们的条款。您使用人工智能功能获得有关联想及联想产品和服务及支持信息,均基于您的输入创建和反馈。您自行对输出的创建和使用负责,并确保输出符合我们的条款。您使用人工智能功能获得有关联想及联想产品和服务及支持信息,均基于您的输入创建和反馈。

5.0使用规范。您不得删除或更改可能与输出内容一起提供的任何水印或标识(如有),或以其他方式试图在输出的来源方面误导他人,如您对外发布或传播输出的内容,您应当:(1)自行核查输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2)以显著方式标明该内容系由人工智能生成,以向公众提示内容来源;(3)避免发布和传播任何违反法律或本条款规定的内容。

6.0审核。联想可能会使用可用技术、供应商或流程来筛选和阻止任何不符合本条款规定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输入和输出内容进行审核、建立风险过滤机制、建立违法内容特征库等,以及对违法和不当内容采取记录、屏蔽或删除等措施。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判断随时不经另行通知限制、禁用、暂停或终止您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的使用,但并不因此表明我们对您的内容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请勿输入您无意让联想审核的内容。您不得采用任何方式对抗或试图绕过联想的过滤或其他审核机制,此类规避审核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1) 输入难以辨识含义影响阅读体验的字符、数字及无意义乱码;

(2) 使用变体、谐音等方式输入违规信息;以及

(3) 使用复杂语义、长文本等方式以输入违规信息。

7.0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归属。我们基于您的输入反馈的有关联想、联想产品和服务及相关支持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其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和相关权益均归联想或联想的许可方拥有,除按本网站允许的目的使用外,我们并未授予您任何其他明示或默示的许可和权利。除此之外,您的内容中包含的任何已有知识产权及其他权利和相关权益(包括知识产权、肖像权等)始终归您或您的许可方所有,您对您的内容是否拥有相关权利和权益,由您自行判断及处理,我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8.0内容使用的同意和许可。您同意,为改进本网站及相关技术,我们可以将您的输入、输出及其他生成信息做去标识化处理后再用于模型及算法训练,公开给其他用户并允许这些用户使用输入或输出来创建自己的内容。我们尊重并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如我们为本条款的目的使用您的输入和输出,我们会对输入和输出中可能含有的个人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以保护您的个人信息。就您提交的输入以及相应的输出,您同意授予我们本条款规定的同意和许可,本同意和许可在本协议终止或到期后仍然有效。您应谨慎选择输入信息,特别是如果您的输入可能包含他人的个人信息,请务必取得相关方的授权或同意。更多关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请阅读联想隐私权政策声明,详细了解我们如何收集、使用、保护您的个人信息。

9.0不得进行Al或机器学习训练。您不得自行或允许第三方使用从本网站人工智能功能(包括任何输出)接收或派生的任何内容、数据、输出或其他信息,直接或间接创建、训练、测试或以其他方式改进任何机器学习算法或人工智能系统,包括任何架构、模型或权重。

联想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政策声明

联想网站“使用条款”及“联想网站隐私声明”是本协议的组成部分,该两条款见联想网站下方链接。您也可点击这里的链接“使用条款”及“联想网站隐私政策”阅读完整条款,并确认您了解并同意其所有内容。

同意并继续

[晒单] ThinkPad P1 Gen 5评测下篇:我失骄扬君得轻飏

发表于 2022-12-28 19:19   |   来自Chrome浏览器
9661 0  

ThinkPad P1隐士 2022 购买入口:点此直达
ThinkPad全系列购买入口:点此直达

再续
本文为《ThinkPad P1 Gen 5评测》的第三篇,没有意外的话也是最后一篇。全文8300字40张图片,中文版在”公平评测中文站”首发,英文版将稍后在“FairReviews英文站”发布,同时也会在知乎、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公平评测”发出,本文分为以下章节:
  • 综合
  • 压力
  • 策略
  • 温度
  • 噪音
  • 功耗
  • 电池
  • 评价
  • 期待



综合
PCMark 8
使用PCMark 8进行整机综合性能测试, P1G5在混合显卡和独立显卡两种状态下的得分,分别如下:
  • Home accelerated 3.0 score:5946和5478;
  • Creative accelerated 3.0 score:10026和8804;
  • Work accelerated 3.0 score:6032和6031;
注意:独立显卡状态的得分,居然均低于混合显卡状态。
将以上测试成绩,和笔者历史测试数据库中、挑选出来的对比机型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以总分最低的P1G5独立显卡状态的总分为基准:
  • P1G5和对比机型相比,居然基本上全面败北?!
  • 仅仅高于上上代的P1G3(Intel i9-10885H+Quadro T2000)?!
笔者多次重复,结果依然如故。
经过和UL技术部门联系,被告知,不建议使用PCMark 8对现在的PC进行基准测试----而且UL官方对PCMark 8早已经全面免费,言下之意就是这事UL不管,因为PCMark 8已经老了、退休了。
笔者经过思考,应该是intel从12代CPU开始,采用了异构大小核的架构、另外可能还有Windows 11系统造成的部分影响,使得PCMark 8根本无法发挥P1G5的整机性能。
这样看来,笔者之后的评测内容,大约是会放弃使用PCMark 8这个老牌基准测试软件了……
在此,对被UL收购的FutureMark表示深深敬意!
再见了!多年的PCMark 8!


PCMark 10
使用PCMark 10进行测试,P1G5在混合显卡和独立显卡两种状态下的得分,分别如下:
PCMark 10:7350和7969;
PCMark 10 Express:6099和6594;
  • PCMark 10 Extended:9349和9677;
  • PCMark 10 Applications:14452和14699;
以上测试成绩,和笔者历史测试数据库中、挑选出来的对比机型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以P1G5独立显卡状态的总分38939为基准,在对比机型中,有三款机型的总分稍高:
  • P17G2独立显卡状态的总分为其102.57%;
  • ASUS ROG S17 GX703为其100.83%;,
  • 7760独立显卡状态的总分为其100.38%;
  • 其他都低于P1G5----上上代P1G3的总分只有P1G5的77.23%。

SPECwpc 2.1
使用行业综合性能基准测试软件SPECwpc 2.1,对P1G5独立显卡状态下进行了测试,得到的5个得分,和其他机型进行对比,情形是:
笔者惊奇地发现,P1G5无论是总分、还是每一个子分,均全面高于所有对比机型!
以P1G5独立显卡状态下的总分为基准:
就算是总分最接近P1G5的P15G2独立显卡状态,也只有其69.02%!
距离最远的是P1G3,总分只有其53.22%。
这个相差悬殊的结果大出笔者的意料,依据在中篇中对CPU和GPU的测试成绩,笔者目前只能推测,这是因为intel第12代CPU带来的强大加持效果,或者也许有Windows版本不同的原因:对比机型全部安装的是Windows 10,而P1G5是Windows 11……
SPECworkstation 3.10
使用行业综合性能基准测试软件SPECwpc 2.1,对P1G5独立显卡状态下进行了测试,结果测试部分失败----CPU Blender始终报错,笔者多次重复依然如故,查看测试日志也不知所以然:
最终只能放弃Media and Entertainment的得分,将剩下的6个得分和其他机型进行对比,情形是:
P1G5的Product Development、Life Sciences、Financial Services和Energy这四个子项目得分,全面高于所有对比机型;
只有General Operations和GPU Compute这两个子项目的的得分,不如部分重型旗舰。
笔者认为,这个对比结果,加上参照上文SPECwpc 2.1的对比结果来说,算是意料之中的。
P1G5全新硬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实显著。
UL Procyon
UL Procyon 是UL基准测试软件,使用其对P1G5独立显卡状态下进行了测试,得分如下:
  • Office Productivity score:7426;
  • Photo Editing score:8341;
  • Video Editing score:6527;
将得到的结果和笔者测试历史机型进行对比,情形如下:
由于UL Procyon不断更新,所以部分机型子分缺少。
  • 以P1G5独立显卡状态的总分为基准:
  • P17G2独立显卡状态的总分为其105.89%,
  • 7760独立显卡状态DDR4-3466内存的总分为其100.23%,;
  • P15G2独立显卡状态的总分为其103.49%;
  • 其他机型总分都不如P1G5。
按照以上UL Procyond得分对比,可以看出,P1G5和上代移动工作站旗舰(P17G2、P15G3和7760)之间的差距很小。

UserBenchmark
UserBenchmark是一款无需注册即可免费使用的在线基准测试软件,任何用户的测试结果,都会进入其官网数据库,并向用户开放提供查询对比。
使用UserBenchmark,对P1G5独显状态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 Gaming得分为:97%,评价为Nuclear submarine(核潜艇)级别;
  • Desktop得分为:109%,评价分别为UFO级别;
  • Workstation得分为:102%,评价为UFO级别。
同时,UserBenchmark到目前截止,收录和这台P1G5同型号(21DC0030US)的数据有5个,其三个子分平均得分分别是:100%、105%和106%,和笔者实测这台的得分比较,基本差不多。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是一款收费软件,不付费的话有使用时间限制,测试成绩可选择上传到官方在线数据库,同时可下载已有数据进行对比,笔者对P1G5在独立显卡显状态下进行测试。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CPU Mark测试得分为31350,和在文章中篇中的CPU性能测试表现一样,此台P1G5之上的i9-12900H的得分超越所有对比机型。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2D Graphics Mark测试得分为1199,低于7760的得分1309,和P17G2、P15G2的得分差不多。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3D Graphics Mark测试得分为18274:
中配P17G2、P15G2和高配P17G2的得分,分别为20344、21093和24156;7760得分为23986、7560为19690,ASUS ROG 冰刃5 Plus为21024;
可见P1G显卡RTX A5500的3D性能确实受限没有完全发挥。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Memory Mark测试得分为3389,在整个对比机型中属于中上水准。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Disk Mark测试得分33377,这是笔者自行更换为西数SN850 2TB SSD带来的结果。
依据以上,PassMark PerformanceTest给予的最终评分是9087,高于所有对比机型。
从以上PCMark 10、SPECwpc 2.1、SPECworkstation 3.10、UL Procyon和UserBenchmark以及PassMark PerformanceTest,一共6个综合性能测试的成绩和对比来看,笔者认为,P1G5加上对比机型,P1G5的综合性能名列第一,只是显卡性能受限,在图形性还是不能全面压制所有对比机型。
上文的综合测试,可以说都是对性能爆发能力的测试,在长时间、高负荷的压力测试(俗称“拷机”)之下,P1G5的表现,又将如何呢?
请看下文。

压力
3DMark Stress Tests
在室温为25摄氏度左右,对BIOS 1.05/EC 1.03的P1G5,在独立显卡状态下进行了测试。
Time Spy Stress Test和Fire Strike Stress Test的稳定度分别为:95.9%和94.8%----P1G5都没有通过测试。
过了几天,P1G5有了更新BIOS 1.11/EC 1.06:
完成以上更新之后,笔者再次进行了同样的测试,Time Spy Stress Test的稳定度为98.3%,P1G5通过测试。
Fire Strike Stress Test的稳定度为98.1%,P1G5同样通过测试。
3DMark新增了联想拯救者赞助的Speed Way测试模块,同时也新增了Speed Way Stress Test测试,测试稳定度为98.3%,P1G5再次通过测试。
可见,P1G5的新版BIOS和EC,对系统稳定性做出了优化。
那么,是如何优化的呢?
请继续看下文。

Cinebench R15 Multi Loop
笔者再次对更新之后的P1G5进行了两次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50次循环测试,得分曲线对比图如下,P1G5三次测试的的曲线,表现均高于对于所有对比机型,其中:
  • 状态A----灰色曲线为BIOS 1.05/EC 1.03的P1G5,测试时室温在20摄氏度,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得分均值为2621.79;
  • 状态B----白色曲线为BIOS 1.11/EC 1.06的P1G5,测试时室温在25摄氏度,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得分均值为2493.37;
  • 状态C----蓝色曲线为BIOS 1.11/EC 1.06的P1G5,测试时室温在15摄氏度,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得分均值为2362.61;
仔细观察以上对比曲线图,笔者发现:
  • 1.更新到新版BIOS/EC之后,P1G5的CPU性能有所下降;
  • 2.相同BIOS/EC的P1G5,环境温度低稍低的CPU,其性能表现反而还要低……
第1点还可以理解,官方的新版BIOS/EC为了稳定性,对性能发挥做出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第2点就不理解了,环境温度在正常使用范围之内,环境温度低反而性能表现还要低?这是什么鬼?!
继续看下面的三组测试的对比。
下面测试,使用AIDA64的Stress功能,使用HWiNFO64记录数据、使用Generic Log Viewer分析数据而来。
  • 测试时,P1G5均为独立显卡状态,不同的是BIOS/EC版本和环境温度
  • 状态A的P1G5为:BIOS 1.05/EC 1.03,环境温度为20摄氏度
  • 状态B的P1G5为:BIOS 1.11/EC 1.06,环境温度为25摄氏度。
AIDA64 Stress FPU
使用AIDA64的系统稳定性测试模块中的Stress FPU,对CPU进行了持续15分钟的压力测试,两状态P1G5的屏幕截图如下两图所示:
使用Generic Log Viewer,对HWiNFO64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下图,其中红色为状态A,绿色为状态B。
可以看到:
  • 1.状态A的和状态B的CPU温度,峰值和均值都差不多,均为96摄氏度和94.9摄氏度,谷值(即开始压力测试之前的温度),状态A为46摄氏度,状态B为51摄氏度----这符合两个状态的不同环境温度的差距----刚好差距为5摄氏度;
  • 2.但是,两者的CPU功耗(CPU Package Power)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状态A峰值为109瓦,B为99.16瓦,状态A均值为85.62瓦,状态B只有74.10瓦----差距达到11.52瓦之多!
  • 3.然后,功耗的差距反映到CPU的平均运行频率(CPU Clocks-avg)上面----状态A均值为3141MHz,状态B只有2980MHz……差距为5.4%,这就决定两种状态的最终性能发挥;
  • 4.最终,性能发挥差距带来的实际结果就得到实证----在上文Cinebench R15 Multi Loop测试中,两种状态出现了明显的得分差距:状态A均值为2621.79,状态B均值为2493.97,两者差距为5.15%。
AIDA64 GPU Stress Test
使用AIDA64 GPU Stress,对GPU进行了持续15分钟的压力测试,两状态P1G5的屏幕截图如下两图所示:
使用Generic Log Viewer,对HWiNFO64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下图,其中红色为状态A,绿色为状态B。
可以看到:
1.状态A的和状态B的GPU温度,峰值和均值都存在较为明显差距:
  • 峰值分别为80.5摄氏度和84摄氏度;
  • 均值分别为76.63摄氏度和81.25摄氏度;
  • 但谷值(即开始压力测试之前的温度)则不然,分别为47.7摄氏度和42.5摄氏度----这和两个状态环境温度的差距刚好相反----状态A反而比状态B要高5摄氏度?笔者推测,这应该是P1G5新旧BIOS/EC,对压力测试之前处于低负荷状态的GPU,新旧散热策略之下的GPU散热风扇,有着不同的应对方案。
2.两者的GPU功耗(GPU Power)有着少许差异:
  • 峰值分别为89.7瓦和84.37瓦;
  • 均值分别为79.69瓦和78.99瓦;
  • 谷值分别为14.16瓦和13.42瓦;
总体来说,状态B的功耗低于状态A,但差距很小。
3.然后,功耗的差距反映到GPU的平均运行频率(GPU Clock)上面----状态A均值为1227MHz,状态B均值稍低,为1182MHz,差距为45MHz----两状态差距3.8%。
4.最终,两个状态的GPU性能发挥基本一致、而笔者多次实际测试的成绩,基本无差距,也是得到实证。
AIDA64 Stress FPU+ Stress GPU Test
使用AIDA64 Stress FPU+ Stress GPU,对CPU和GPU同时进行了30分钟的持续压力测试,两状态P1G5的屏幕截图如下两图所示:
使用Generic Log Viewer,对HWiNFO64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下图,其中红色为状态A,绿色为状态B。
可以看到:
1.在AIDA64 Stress FPU+ Stress GPU长时间的双重拷打之下,两个状态的P1G5的CPU,其温度、功耗和运行频率,都发生了剧烈的波动,而GPU的功耗和运行频率表现要相对较平稳,只有温度有所起伏;
2.两状态的CPU温度曲线,起始迅速上升至峰值,维持一段时间之后暴跌(状态A只保持了近4分钟,状态B保持到近8分钟),接着出现周期性起伏,特别是状态B更为明显,最终统计数值对比如下:
  • 峰值都为96摄氏度;
  • 均值则出现了明显差异,状态A为78.83摄氏度,状态B高出近10摄氏度为88.76;
  • 谷值的差距还是和上文一样,状态A高于状态B,分别为44摄氏度和49摄氏度----还是两状态不同环境温度的直接体现。
3.两状态的CPU功耗曲线,呈现出起始为高峰,然后缓慢下降,之后出现周期性起伏状态A只保持了近4分钟,状态B保持到近8分钟),最终统计数值对比如下:
  • 状态A的峰值为109瓦,状态B低了5瓦多为104.9;
  • 状态A的均值为39.94瓦,状态B高了7瓦多为47.02;
  • 状态A的谷值为9.178瓦,状态B低了1瓦多为7.865;
4.两状态的CPU平均运行频率曲线,和上面功耗曲线完全一样,结果是状态B的均值为2426MHz,高出状态A的2175MHz为251MHz,这个差距对性能的影响,理论上是会达到10%之多。
5.两状态的GPU温度曲线,整体上是状态B高于状态A,均值要高出近9摄氏度;
6.两状态的GPU功耗曲线,除了中间各自出现一个针状峰尖的异常数值之外,可以说是几乎重合,不过,初期状态B有过一段时间的频繁波动组成了一段凹陷曲线,看起来似乎不如状态A稳定,最终两者均值都在79瓦左右;
7.两状态的GPU运行频率曲线,是状态A高于状态B,均值差距在1234-1159=75MHz,这个差距对性能的影响,理论上大约是在6%。
8.两状态的CPU+GPU功耗均值之和,分别为40+80=120瓦、47+80=127瓦。
以上,数据比较多,描述也不得不用词很多,很容易使没有全心投入阅读的读者发生思维混乱,所以笔者再次总结归纳一下,就是:
  • 1.状态A在CPU或GPU独立高负荷运行时,单项成绩会均好于状态B---CPU要好5%多一点,GPU要好4%左右;
  • 2.但在CPU+GPU双重高负荷运行时,状态B的CPU成绩会反超,高出状态A约10%,但GPU继续弱于状态A,要低约6%。
这,就是官方BIOS 1.05/EC 1.03和BIOS 1.11/EC 1.06带来的差异----即官方大力提升在双重高负荷之时CPU性能,而再次打压GPU的性能----GPU低了约6%,换取CPU提升10%----与此同时,CPU和GPU的独立成绩,分别低了约5.4%和3.8%……
这,就是intel和Nvidia合作的所谓动态功耗调节机能,被P1G5官方玩弄于股掌之间……
策略
这样的功耗策略,笔者不喜欢!
笔者喜欢的是:
CPU和GPU的独立功耗均值,均为100瓦,CPU+GPU双重高负荷运行时,80+80=160瓦,不漂亮吗?
你P1G5的CPU不是PL1值为109瓦吗?
你P1G5的TGP不是标注了100瓦吗?
你P1G5的电源不是230瓦吗?都到哪里去了?
息怒息怒息怒
intel Core i9-12900H的TDP可是45瓦哦……
这是笔电,不是台式机;
这是轻薄倾向的P1G5,不是性能旗舰厚砖本P16G1(ThinkPad P16 Gen 1/ThinkPad P16 2022)……
温度
在上文,经过对P1G5在多个压力测试(俗称拷机)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已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P1G5在高负荷运行时、CPU和GPU这两个最关键部件的详细温度数据了。
可以看到,在所有压力测试中,P1G5的CPU温度峰值最高为96摄氏度,被控制在intel CPU温度阈值100摄氏度之下,在长时高负荷运行之时,CPU温度均值低于89摄氏度----这个温度控制水准,笔者认为是比较优秀的----CPU工作温度太高的话,会频频发生过热降频,P1G5 CPU峰值刚好离100设置都有着一点点距离。
如果在高负荷运行时,CPU的温度均值非常低的话,对于一般笔电来说,往往并不是散热系统非常优秀,而是这台笔电为了控温有意压制功耗过多,造成CPU性能发挥受限过多。
毕竟、通常笔电不是台式机,不是都可以随随便便上液冷散热系统的。
所以,P1G5的CPU高负荷运行时,温度均值在89摄氏度附近,峰值在96摄氏度,是一个比较取巧的范围。
再看GPU的温度,基本上,GPU的温度均值和谷值(84.01/45.9),都是低于CPU(88.76/49)约3摄氏度左右,只有峰值差距较大,GPU为87.1,CPU为96,差距达到近10摄氏度。
这在部分读者看来,84摄氏度的GPU,其工作温度似乎偏高。
其实不然,这正是P1G5散热系统优秀的证明----正是由于P1G5散热系统的优秀,才使得CPU和GPU在同时高负荷运行时,散热系统能尽量将两个高温部位的热量,均衡地从散热窗口排除,才使得CPUGPU的温度差距不是非常悬殊。
P1G5除了低配版(显卡为A1000和A2000的机型)之外,均使用了液态金属散热系统(Vapor Chamber cooling is available only with NV RTX A3000 /A4500 / A5500 and GeForce RTX 3070 / 3080 GPUs.)----- 这个所谓的Vapor Chamber cooling,直译蒸汽室冷却,其实就是均热板散热方案----P1G5在此基础上,采用液态金属作为均热板和CPUGPU之间接触面的热传媒,而不是常规的散热硅脂,进一步提升散热效能。
当然,也带来了常规用户企图拆装散热部件的操作难度,液态金属在拆下散热部件之后,想要完好装回去,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操作技术、同时还必须有相应液体金属材料进行补充的----这也是笔者在上篇拆机环节之时,完全放弃了拆下P1G5散热部件、看看庐山真面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P1G5官方硬件维护手册展示的散热系统如下:
在环境温度为15摄氏度之时,运行AIDA64 Stress FPU+ Stress GPU,对B状态的P1G5双拷持续一小时之后,不停止双拷,马上对其机体表面进行了温度测量,结果如下。
  • 电源:最高处为35.8摄氏度;
  • 屏幕:均值为20摄氏度左右;
  • BC面交接之处键盘上部边缘、靠近屏幕中心部位为温度最高点:达到45.3摄氏度;
  • 键盘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温度最低点,为18摄氏度左右----原因是这两个地方,下方内部对应的是两个散热风扇所在;
  • 掌托左右两侧为24摄氏度左右;
  • 机身左右侧无排风口,不对附近区域温度造成影响。
P1G5键盘所在的C面温度如下:
  • 掌托:整体比较均衡,在24摄氏度左右,舒适温度;
  • 键盘:左右在22摄氏度左右,中心部位温度较高,达到43.4摄氏度;
  • 键盘和屏幕面之间的中部为温度最高处,达到46.6摄氏度。
P1G5底部(D面)温度图如下:
  • 底部掌托下方:左侧较低为24.6摄氏度,右侧为27.8摄氏度,中部较高为29.3摄氏度;
  • 底部键盘下方:左右较低分别为25.7和31摄氏度,中央部位靠近热源稍高为38.5摄氏度;
  • 底部后方中部为热源集中所在,显示达到48.62摄氏度,但这个最高温度部位,是散热格栅,由于红外测温的物理原理,其实已经是测量到机体内部的温度,即内部均热板上的温度。
P1G5在进行1小时的双拷测试时,其后方周边温度一览图如下:
可以看到:
后方散热排风窗口排出的滚滚热浪,已经在放置P1G5的桌面,造成两条明显的高温带。
因为P1G5机身左右两侧没有散热排风口,所以机身左右两侧无温升现象。
综上,笔者认为,P1G5的散热系统属于优秀等级,在长时双拷之时,CPU和GPU温差较小,完全确保了CPU温度不达到阈值;
同时,机体大部分关键部位的温度在良好或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只有C面靠近屏幕的中部、底部相应部位,存在不可忽视的高温,不过也压制在50摄氏度之下,在长时高负荷运行之时,用户只要注意尽量避免将P1G5放置在大腿上操作,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作为膝上电脑(Laptop),真的长时间放在大腿上运行的大多数场景,应该是没有外接电源使用电池运行的,此时P1G5的功耗策略会做出优化,性能发挥有所下降,整机外表温度并不会上表现,机体温度会非常凉快。
至于在其他负荷状态,CPU和GPU的温度当然也是会凉快很多的,P1G5机体外部温度也是如此,大部分读者也不会太关注,笔者也由此不会对其他负荷状态的温度进行测试和分析。
最终,尽管笔者对CPU+GPU不能做到100+100=200瓦耿耿于怀,但是,还是不得不承认,官方如下所言基本属实:
“液态金属散热,长时工作,更凉更稳!”
噪音
P1G5在高负荷运行之时散热风扇的噪音,笔者此次没有使用仪器进行实测,依据笔者人肉耳朵的记录,P1G5的风扇噪音属于良好范畴,没有发出过高的声压,也没有难以忍耐的高频噪音。
提示:由于笔者年近半百,听力不佳,不保证以上对风扇噪音的主观观点,能套用到所有用户。
今后如时间宽裕,将尽量使用专业仪器对噪音进行记录,凭借记录数值,再做出客观评论。
在压力测试和待机之时,有特意用耳朵贴近P1G5机体各部位进行倾听,除风扇噪音之外,没有听到有其他机械或电子噪音。
功耗
P1G5更新BIOS/EC前后的CPU+GPU功耗,上文已有详细讲解,此处再总结一下:
  • BIOS 1.05/EC 1.03 CPU+GPU=40+80=120瓦、
  • BIOS 1.11/EC 1.06 CPU+GPU=47+80=127瓦。
下图是笔者运行AIDA64 Stress FPU+ Stress GPU,对B状态的P1G5双拷持续一小时之后记录的数据,依据HWiNFO64记录的整机功耗(Total System Power)数据,BIOS 1.11/EC 1.06的P1G5,可知其整机功耗峰值为220瓦左右,均值为155瓦左右----这样看来,此台P1G5标配电源为230瓦,还是有将P1G5的整机功耗提升10瓦的潜力的。
同时可以看到,在P1G5双拷持续一小时的过程中,P1G5的散热风扇是基本处于全速运行状态的----从第7分钟多开始,转速再度提升并一直稳定在5100RPM。
电池
P1G5内置主电池容量为90Wh,官方对其续航时间的遣词用句,笔者感觉语焉不详含糊其辞。
笔者目前对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续航测试,采用的是PCMark 10专业版。
PCMark 10的电池续航测试有5种场景,分别是游戏(GAME)、视频播放(VIDEO)、应用程序(App)、现代办公(MO)、闲置(IDLE)。
依据实际情况,笔者选择了4种场景进行测试,相关设置分别如下:
  • 现代办公(Modem Office):屏幕亮度50% +电池性能均衡;
  • 应用程序(Applications):同上;
  • 游戏(Gaming):屏幕亮度100% +电池性能最佳;
  • 闲置(Idle):屏幕亮度0% +电池性能节能;
对P1G5在混合显卡和独立显卡两个状态,分别进行了以上4个场景测试,测试得到8个结果如下:
  • 1.蓝色方框中是P1G5混合显卡状态的成绩,红色方框中是独立显卡状态的成绩。
  • 2.在功耗最高的游戏场景下,混合显卡和独立显卡的电池续航时间,分别为1时2分和1时12分,混合显卡状态居然要少10分钟;
  • 3.在功耗最低闲置场景,混合显卡和独立显卡分别为13时42分、4时20分,差距非常巨大;
  • 4.应用程序场景,两者分别为7小时35分、3时33分,差距同样巨大;
  • 5.现代办公场景,两者分别为6时18分、3时15分,差距依然巨大;
综上可见,如果不是应用的必须需求,P1G5运行在混合显卡状态,是仅使用电池工作时的最佳选择。
P1G5的内置主电池支持快速充电,官方宣传1小时可以充满80%,笔者有多次关机充电,实测这个官方描述基本靠谱。
评价
好了,笔者对P1G5的评测到此基本完成,没有意外的话,下篇之后不会有续篇,虽然文章准备结尾之时,笔者上官网查询,发现官方又发布了P1G5的新版BIOS 1.12……
笔者安排的测试时间是计划两周,目前由于多种事务,时间已经被迫延长,不能再没完没了。毕竟本文到此文字已超8000,图片众多,不少读者能认真一一看完,想来已经是心力憔悴……
新版BIOS 1.12是否会带来进一步的优化,是否能笔者说的一样----发挥230瓦电源的潜力,将P1G5的整机功耗提升10瓦---就有待读者中的用户实测了。
回顾一下笔者在上篇结尾对官方英文版宣传文案的翻译:
君需性能?
吾乃梦幻!
性能强大、兼顾便携、屏幕一流,ThinkPad P1外美内秀,让人倾慕!
P1浑然一体外形之下,暗藏春色:最新intel酷睿处理器和最强NVIDIA RTX A5500显卡。
液态金属散热,长时工作,更凉更稳!
16吋窄边框16:10屏幕,屏占比大增,低蓝光、杜比视界和色彩校准加持,超清显示效果,乃内容创作者之理想梦幻神机!
可选内置5G上网,终现高性能高便携之完美结合!
P1G5都一一做到了吗?
笔者认为:基本上做到了,但是,总结性的标题不对,即“君需性能?吾乃梦幻!“不对,应该是“君需性能!吾乃梦幻?”。
为什么这么说呢?
P1G5不是一款以性能为首要目的的机型,它还要兼顾便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P1G5的性能发挥不得不做出均衡性的舍弃,GPU NVIDIA控制面板TGP是标注100瓦,官方Platform Specifications只能写80瓦,CPU长时高压只能尽量逼近TDP=45瓦---- BIOS 1.05/EC 1.03 是40瓦、BIOS 1.11/EC 1.06 是47瓦。
那么,笔者对P1G5的最终评价,就是本文副标题:
我失骄扬君得轻飏
  • 我失骄扬----我P1G5虽然在性能方面不能完全发扬,
  • 君得轻飏----但换取用户你得到了轻快前行的好处。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我失骄杨”,出自《蝶恋花·答李淑一》,笔者变“杨”为“扬”,不是杨开慧的杨,而是发扬光大的扬。
“轻飏”,即轻轻飘扬,原因是指水中的船只轻快地荡漾前进,出自《归去来兮辞》。
期待
如君追求最高性能,一定要负重前行!
所以,笔者对以追求性能为首要目标的、旗舰级重型移动工作站ThinkPad P16 Gen 1的评测文章中篇,还有其他品牌的几台旗舰级的评测文章,会将尽快逐一依次发出。
敬请期待!


确认取消关注该用户?
再想想
确认
  • 0人已赞
  • 0人收藏
0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song哥给力!!
感谢song哥带来的详细又专业的评测文章!
  • 小新的粉丝

来自火狐浏览器 | 发表于 2022-12-29 11:09:12
回复 点评

使用道具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