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 关于大Y外观的小故事,在我上一篇的评测(Y7000P-i5/1060-工程机评测)里已经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还想看外观的朋友,可以直接欣赏下面大Y的无死角自转摆拍。 ![]() Y7000P外观展示 ![]() Y在哪里? 硬件配置与上次的测试不同,这次我拿到手的Y7000P是真正的量产机(也可能是全球第一台出库的量产机),也就是说,它最终的考试成绩,与你捧回家的那台不会有太大出入。 本次测试机器的配置 ![]() 本次评测机器的配置 按照惯例,我们先将D面示众。这次,可是真正的拆机示众,测谁拆谁 ![]() Y7000P的D面拆机图 Y7000P-1060版本的3根热管规格全部换成了8mm。除了热管,Y7000P的1060版在整块散热组件上都覆盖上了谜之凸起,我们把这些小圆柱称作是柱状散热单元,能在不增加太多重量的前提下极大的增大散热面积。从拆机图里也可以看到,机械硬盘位是空的,而Y7000P也考虑到了用户后续加装机械硬盘或者SATA SSD的需求,托架已经固定在了机器内部,螺丝和排线也在包装箱里备好了。 我手中的这台机器,使用的是京东方的屏幕,三星的内存。网卡是Intel的9560,SSD则是三星的PM981,相信很多有品牌强迫症的用户看到这里会长舒一口气。就目前首发的这批机器来看,购买i7/1060配置的用户多数会是这种搭配。 另外,很多用户习惯用鲁大师查看机器配置,请不要被娱乐大师显示的网卡型号误导,发现问题时高呼翻车不如自己拆机或者向达人确认。 ![]() 鲁大师硬件概览 理论性能这个环节就是利用一系列的跑分软件对机器的性能进行评估。这种分数在单机评测的时候其实意义不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对于不同软件跑出的分数高低有明确的概念。不过这些数值总能给各位看其它的同配置机型的评测时提供一个参考。 以下性能测试,除电池续航外均将电源选项调整为高性能,关闭Fn+Q、机身垫高40度 整机性能首先是喜闻乐见的鲁大师,虽说被称为娱乐大师,但是因为用户数量足够多,大家都有一个高低概念,还是可以参考的。 鲁大师:339316 ![]() 鲁大师 PCMARK10:4760 可以看到,在考量一些中低综合负载的综合场景时,i7与i5基本无法的拉开差距。 ![]() PCMark10 CPU性能CINEBENCH R15 单核得分:178cb 多核得分:1241cb 在CPU性能的专项测试中,8代i7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相比i5的800分左右的多核分数,i7的六个核心直接给多核渲染性能带来了50%的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给做视频或者图片处理工作的用户推荐i7的配置。 ![]() CINEBENCH R15 GPU性能3DMark11 Performance得分:P12401 ![]() 3DMark11 3DMark Fire Strike得分:10267 ![]() 3DMark Fire Strike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得分:5307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3DMark Time Spy得分:3849 ![]() 3DMark Time Spy 硬盘性能CrystalDiskMark测试 不少用AS SSD Benchmark跑分偏低的用户,可以尝试使用CrystalDiskMark来测试自己固态的读写性能 ![]() CrystalDiskMark 续航测试屏幕亮度50%,电池计划设为平衡,开启节电模式,关闭Fn+Q ![]() PCMark8 Battery Life PCMark8 Battery Life的测试结果为3小时50分,这项测试其实是模拟了日常使用场景中的一些操作,包括视频会议,文字处理,网页浏览以及轻度的游戏等一系列的应用场景,如果你日常使用的平均负载要比这个低,譬如只是在写PPT,则可能会有更长的续航,反之,如果你在玩游戏,时间也无法撑这么久。 压力测试首先简单的解释一下几个名词: PL1(Power Limit 1):长时睿频功耗墙,也就是你的电脑在长时间高负载下CPU能达到最大的功耗数值,你的电脑在渲染一个大型的视频,或者在解压缩一个巨型的压缩包。PL1的数值高低会直接影响你等待的时间长短。 PL2(Power Limit 2):短时睿频功耗墙,即我们经常说的"真男人时间",八代U默认的数值是28s。虽然短,但它主要是在程序加载的时候发挥作用,所以28s最够应付。 当然,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电脑可以获得更高的性能,但处理器与显卡都有自己正常工作的温度区间,功耗过高也会带来更大的发热,这个时候只能通过CPU和GPU降频进而来降低温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度墙“。 CPU的体质:即使是同一型号的CPU,所能发挥的性能也不会完全相同。以i7-8750H为例,在未屏蔽集显,双烤时同为40W功耗的情况下,体质一般的CPU可以跑到2.4~2.5GHz的主频,而体质稍好一点的,可能会到2.5~2.6GHz,如果你的CPU有幸跑到了2.8GHz甚至更高,并且还没有过热,那么就要恭喜你了,你可能拾到了一颗跌落凡间的i9。 关于噪音: 我们的测试项中会有关于极限噪音的测试,如果你对分贝的数值没有概念,可以参考下面的图片,自己先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噪音与噪音源的距离是负相关的,正常的测试逻辑是把分贝仪放到人耳的位置,模拟人在正常使用笔记本时能听到的噪音。如果把分贝计直接放到噪音源位置测试,只要微调分贝计的角度就能让测试结果产生极大的误差。 这里插播一个小彩蛋。 以往我们测试噪音都是在极限负载下用噪音计模拟人耳位置计量,但是最近不断有用户问到我们,自己在玩游戏的时候会不会吵到室友?会不会影响家人?每天看评测里都是极限噪音,甚至还有放在出风口测试的,那些唬人的数据看了之后心里更没底了。 OK,满足你的要求,这次我找来了自己懵懂的欧豆豆献身说法。让他用我测试的这台Y7000P来玩英雄联盟,而噪音计,我想来想去,就只好用比较粗暴的方式固定了。。。 ![]() 人位噪音 可以看到,在玩LOL这类游戏时,噪音与距离满载的50dB左右还相差很远,仅为40.8dB。比起风扇运转发出的噪音,你敲击键盘的声音才是打扰室友休息的罪魁祸首。 下面进入正题,此次共进行了4种状态的测试,也基本能覆盖到大部分用户的使用游戏本的习惯,每个状态的优势点都会用红字标出。 1.机身平放,Fn+Q关闭(PL1=40W,PL2=60W),室温25.9℃AIDA64(FPU)+Furmark(1080P no AA)烤机一小时测试结果: CPU的6个核心稳定在2.6GHz,CPU温度在89℃左右,功耗40W GPU在1.24GHz左右,GPU温度82℃ C面热分布图可以看到最热点在开机键附近,达到53.7℃,键盘左侧36.5℃,键盘右侧44.7℃,左侧掌托位置平均30.5℃,右侧掌托位置平均38.6℃ 人位噪音49.5dB ![]() 双烤截图 ![]() 热分布图 ![]() 测试环境 2.机身平放,Fn+Q开启(PL1=55W,PL2=90W),室温25.2℃AIDA64(FPU)+Furmark(1080P no AA)烤机一小时测试结果: CPU的6个在2.8GHz~2.9GHz之间跳动,CPU温度在94℃左右,功耗47.7W GPU在1.21GHz左右,GPU温度83℃ C面热分布图可以看到最热点在开机键附近,达到了56.2℃,键盘左侧38.9℃,键盘右侧44.6℃,左侧掌托位置平均32.9℃,右侧掌托位置平均40.3℃ 人位噪音50.8dB ![]() ![]() 热力图 ![]() 测试环境 3.机身垫高40度,Fn+Q关闭(PL1=45W,PL2=90W),室温25.2℃AIDA64(FPU)+Furmark(1080P no AA)烤机一小时测试结果: CPU的6个核心在2.7~2.8GHz之间跳动,CPU温度在86℃左右,功耗41.9W GPU在1.24GHz左右,GPU温度75℃ C面热分布图可以看到最热点在开机键附近,达到50.5℃,键盘左侧35.7℃,键盘右侧40.7℃,左侧掌托位置平均30.4℃,右侧掌托位置平均38.1℃ 人位噪音45.6dB ![]() 双烤截图 ![]() 热分布图 ![]() 测试环境 4.机身垫高40度,Fn+Q开启(PL1=50W,PL2=90W),室温25.4℃AIDA64(FPU)+Furmark(1080P no AA)双烤1小时测试结果: CPU的6个核心稳定在2.9GHz,CPU温度在86℃左右,功耗50W GPU在1.24GHz左右,GPU温度70℃ C面热分布图可以看到最热点在开机键附近,为49.8℃,键盘左侧35.0℃,键盘右侧38.9℃,左侧掌托位置平均29.4℃,右侧掌托位置平均35.9℃ 人位噪音50.6dB ![]() 双烤测试 ![]() 热分布图 ![]() 测试环境 结论通过测试,可以发现这次的量产机器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无论平放还是垫高,差异最大的地方在于温度而非性能。即平放状态下,量产机的调度逻辑依旧是保持性能发挥。而垫高使用时,因为进风更通畅,则会有一些超预期的效果,比如噪音进一步降低,CPU功耗进一步拉高。暂且管它叫做野兽模式的”状态2“吧! 平放状态且关闭Fn+Q,极限负载下,CPU可以达到普通模式应有的性能,但是风扇会基本接近全速运转来保证散热,所以噪音并不比开启Fn+Q小多少。 平放状态且开启Fn+Q,极限负载下,CPU可以跑满甚至超过野兽模式的性能,因为进风无法达到极限,CPU已经处于过热状态,噪音是四种使用方式下最大的,且C面温度也是最高的。 垫高状态且关闭Fn+Q,极限负载下,CPU可以超过普通模式应有的性能,且散热压力较小,风扇无需全速运转,所以噪音是四种使用方式下最小的。可以称之为“最安静"的使用模式。 垫高状态且开启Fn+Q,极限负载下,进风顺畅,CPU超过了野兽模式设计的性能,飙到50W,且C面温度也是四种使用方式下最低的。这次更是名副其实当选的“最凉最嗨”的使用模式 游戏测试 这次的游戏测试环节,选取了10个游戏进行测试,配置要求从低到高排列 上次i5/1060版本的Y7000P在测试游戏时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英雄联盟实测平均到了170帧以上。但是当时测试的是教学场景,只有一路兵线。所以整局都能稳定在170帧左右。通过这次i7的实测结果也能看的出,同一个游戏,帧数会因为场景的复杂度而产生较大的波动,这也是平时我们注意到的帧率比实际记录下来的平均帧率要高的原因。 下面,直接列结果 ![]() 帧率汇总 可以看到,如果以60帧为标准,i7/1060/8G的配置可以通吃市面上主流的3A大作,且基本都能在1080P的高画质下流畅运行。然而对比i5的配置,目前测试的游戏帧率提升比较有限,可见CPU的作用在纯游戏的应用场景中意义并不高,如果你的预算确实有限,可以优先考虑升级内存组成双通道。 结语 终于赶在首发第二天凌晨把评测全部完成,看了下首日的销量数据不得不感叹,一切的营销策略都是建立在给力的产品上。也只有产品到位了,面对各种质疑才有反驳的资本。 ![]() 联想是不可能联想的 情怀不扯第二次,我们聊聊测试中发现的一个问题 传闻已久的,8代i5比i7热这个结论,因为测试样本还不够多,所以不能下定论。更准确应该这么说,比起i7,i5更难达到高功耗,在拉高功耗的过程中,i5会首先撞到温度墙而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功耗上,而具体会在什么功耗下撞到温度墙,则与每颗CPU的体质有关。但是因为游戏仍旧主吃显卡,所以”i5就够了“说给那些买游戏本来只为玩游戏的用户依然适用,而有专业软件需求的用户就要好好考虑了,不要因为i5与i7的差价,把人生浪费在等待渲染完成的时间上。 最后贴一张评测全家福,精准快速的打击问题数据,就全靠你们了 ![]() 评测全家福 转自微博@机小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