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终于到来,VR也迎来了新的一年。而被称为“VR元年”的2016已经悄然过去,不得不说去年是虚拟现实飞速发展的一年,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入驻、种种VR头显井喷式增长,层出不穷的创业团队投身其中,风险资本不断注入VR产业,2016作为“VR元年”被寄予厚望。 “VR元年”到来 而在下半年之时,VR资本市场“骤冷”,虚拟现实行业从开始的狂热回归到理性。在新年伊始的时刻,仔细回顾一下过去的一年,那么所谓的“VR元年”到底怎样?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真正名至实归呢? 国内“资本寒冬”来临 初创团队问题显现就在VR产业获得资本追逐,整个行业突飞猛进时,资本寒冬也悄然来临,2016年下半年开始,就有一些VR初创团队被媒体曝出面临欠薪、裁员等问题。 资本开始疯狂涌入VR领域的时刻是从2015年底到2016年初,据数据显示,仅仅在2016上半年,VR领域的投资就有38起,投资规模达15.4亿元。而到了第三季度,VR行业仅有20家企业获得融资,总体规模约5亿元,相较于第一、二季度大幅下降。 “资本寒冬”来袭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去年上半年证监会叫停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有关,叫停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涉及到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直接导致大量公司被迫撤出、并开始理性对待VR初创公司的投资。加上前期VR资本市场的狂热,估值普遍高于自身价值,不少机构对VR行业投资变得异常谨慎,所以出现了所谓“资本寒冬”的到来。 “资本寒冬”背景下,一些准备不足VR初创公司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2016年下半年,VR内容研发企业米多娱乐被媒体曝出欠薪传闻,称米多娱乐的员工及离职员工被欠薪长达半月-4个月之久,并最终申请了劳动仲裁。与此同时,VR头显公司众景视界,也被媒体曝出拖欠员工工资。当然,此类新创建的VR团队由于自身经营出现一些问题,尽管国内VR市场依旧火热,但仍对整个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与中国的“资本寒冬”不同的是,全球范围内VR/AR依旧火爆异常,美国在VR/AR市场的投资增长也没有放缓和停止。据Digi-Capital权威报告显示,美国虚拟(增强)现实产业在一年的时间内,投资额累计达到23亿美元。也许国内的“寒冬”只是资本暂时调整造成的,伴随着全球VR/AR的火热,VR行业还将迎来新的春天。 硬件设备扎堆涌现 高端低端竞相争在过去的一年,与VR有关的消息总是伴随着硬件的发布。从2016年初的Oculus Rift、HTC Vive一直到去年秋天才发售的PSVR,VR巨头厂商的消费级开始逐一亮相。随着高端VR头显的推出,一体机,VR眼镜,手机盒子也纷纷涌现,整个VR硬件市场呈现出品种众多与鱼龙混杂的局面。 各种VR设备高端头显配备下来价格昂贵 消费级VR设备的落地,使得普通消费者可以接触VR产品。高端头显作为硬件代表,更是起到带头作用,但是,厂商的供货不足以及有意而为之的饥饿营销手段,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放大了用户的市场需求。 HTC Vive头显说到VR就不得不提三大头显,而作为VR高端头显,这三款头显的价格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并不低。其中,HTC Vive售价最高达到了799美元,其次Oculus Rift售价599美元,最便宜的是PSVR仅售399美元,不过并不包括PS Camera和PS Move。别忘了,PSVR需要搭配PS4才能用,而PS4的薄版PS4 Slim在日本的售价为25000日元,升级版PS4 Neo的售价为45000日元。 PS VR头显玩PSVR需要PS4,而Oculus Rift和HTC Vive配套的必须是台式电脑。对PC主机的要求是,最低配置的处理器要求英特尔酷睿i5-4590或更佳,显卡要求英伟达GeForce GTX 970/AMD R9 290或更佳,再加上其他的配件,价格能轻轻松松飙到1000美元以上。当然,这些都是起步价,如果玩家想要更好的体验效果,还是需要在硬件方面加钱的。 对于大众消费者,如果说三大头显的价格还能够接受的话。那么除去头显外,不论是主机还是各种配套,林林总总加起来之后的价格绝对会吓退一批人。 移动VR产品体验效果不佳除去高端产品不谈,更多消费者接触得VR硬件多是移动VR产品。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移动VR产品承担了VR启蒙的任务。不过,自从谷歌的CardboardVR纸盒上线后,众多小厂商的移动VR头显纷纷上市,一时间移动端VR的种类变得繁多复杂,质量上更是有着天差地别。 谷歌CardboardVR不过,移动端VR产品的价格相对于高端头显来说整体较低,其中VR盒子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青睐的对象。与其他VR产品相比,手机 VR 盒子摆脱各种数据线的束缚,更加自由,随时随地进入虚拟世界。在价格上更是成为不少消费者体验VR的第一低成本选择。拿谷歌Cardboard来说,价格不过1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顿饭的价格,任何人都消费得起。 当然,低价的VR产品带来的是效果奇差的VR体验。渣像素、画面模糊、眩晕、佩戴不舒服等问题接踵而来,不少人在体验几次后,就将VR盒子打入冷宫。有人认为手机VR盒子带给大众的低劣体验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VR行业的发展,低廉产品带来的体验效果使消费者在首次使用后对VR失去信心,拉低了复买率使得VR成为一次性消费。 种类繁多的VR头盔不论怎么说,价格低廉的手机盒子在2016年得到了数量上的巨大爆发,虽然体验效果不佳,还是使得消费者真正接触到了VR这一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一些良心厂商诸如暴风魔镜、大朋、小宅、极幕等在VR硬件爆发的大潮中成为了中流砥柱,以其优质的产品在硬件市场赢得一席之位,这些良心厂商并没有走价低质廉的路线,而是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还原最真实的虚拟现实。 消费市场热情降低 销量不及预期其实,2016年的VR市场上,每个月都有不少VR硬件商和应用平台涌现,同时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整个VR市场呈现出火爆的态势。仔细想一想,在火爆的市场态势下,VR被多少消费者认可了?有多少人真正消费了呢? VR头盔的销量到底如何呢?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大型VR公司公开官方数据。不过,权威数据分析机构SuperData对一些国际大厂的VR头盔2016年销量进行了一个预计: 谷歌纸盒眼镜: 84,400,000三星Gear VR: 2,316,632 PS VR: 745,434 HTC Vive: 450,083 Oculus Rift: 355,088 谷歌Daydream: 261,083 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到品牌移动端VR销量确实不错,其他种类繁多的手机VR盒子销量也是一片火爆。从淘宝数据和各地厂商的销量来看,国内的手机VR盒子销量不下于1000万台。 三大VR头显而在三大头显中,索尼PS VR表现最为突出,销量几乎达到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总和。不过在此之前,业内曾对PS VR寄予厚望,预计2016年销量将达到260万台,与销量预期的75万台相比,预期与现实两者相差甚远。当然,正如索尼全球工作室总裁吉田修平所说:“索尼PS VR头盔在任何市场都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也许与索尼销量不及预期有关。 从2016下半年开始,移动端VR产品的销售量也开始下降。一些小厂商表示上半年每个月可出货50万台,到了下半年出货量减少近四成。从最近的黑色星期五与圣诞促销来看,移动端VR产品的需求量并没有像上半年的火爆,销量都有些“疲软”。 虽说VR硬件消费市场的热情开始降低,但是VR硬件更换是有周期性的,同时考虑到虚拟现实毕竟没有在国内完全普及,多数消费者仍在考虑是否购买,其实,国内VR硬件消费市场仍然庞大,需要进一步拓展。 总结在过去的2016年里,VR行业经历了从年初的爆发到下半年理性的回归,虽然被称为“VR元年”,但是整个VR领域依旧存在着种种问题。不论是资本层面的“寒冬”还是硬件设备销售未达预期,这些也只是VR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你觉得“VR元年”是否名至实归?甲方:VR元年必须是2016 之前也没听过VR,就是在2016年里,VR才开始火的,真正把VR带给了大众消费者。就凭这一点,2016当定“VR元年”了。 乙方:最多是VR硬件元年VR体育直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现场,看电视的话也没有沉浸比赛的感觉。目前好的VR设备已经有较好的体验,为何不试试V看下VR体育直播?一定会有很多惊喜! 文章转自:VR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