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oto小柚子 于 2018-11-10 22:00 编辑 在苦等了三天之后,终于拿到了手头上的这块moto 青柚1s,没错,就是国际版moto g6的国行机型,苦苦的等待没有让我失望希望早写完第一篇测评,让大家也感受到我的心情~在测评开始前,首先感谢联想社区给我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让我发表一下自己的使用感想,其次感谢好友@徐迎春 得知我要写体验贴,把他的moto g5plus寄了过来,当作测评对比用~~~因为g5p是g5也就是moto青柚的大哥,在此当作也看作青柚1来称呼(毕竟外观一致)。 开箱之前,来半个全家福
那么我们首先来开箱,一如既往的联想风格,邮政ems的合作,ems的箱子,然后让我开心的是,里面竟然是一个盒中盒,这次手机肯定万无一失
没错,里面就是我们的主角:moto 青柚1s 来,首先来全方位立体的来看一下他的盒子: 正面:很爽朗的盒子,青柚1s是贴纸贴上的,我会申请撕掉的(其实先斩后奏比较好,嘻嘻)
我很喜欢的moto一次性贴纸,我也往往是用刀片拉开。。。。
注意,这个moto 青柚1s也是贴纸,是贴上的,我很想知道这个贴纸底下的到底是什么。
(忽略实验室的小刀,这是我们通用的拆快递专用小刀,前两天z2f的塑料膜脱落了一部分,我换了手术专用刀去切开的)背面:武汉造,普通介绍,第一个二维码微信扫完到达motorola官方微信公众号,第二个到达首页信息为联想的Motorola官网。
开箱之前我们对比一下moto青柚1s的盒子,让大家有个直观的大小感觉,就拿手头上现有的几个产品包装盒来个比对:moto z国行,moto g5 plus港版,moto青柚1s: 正面图:高度很明显了
来我们开箱啦: 当当当当:
我这人不是拍照专业户,拍不出很漂亮的照片,请大家移步@sunniton的照片。
真的真的超级好看。。。。。。颜值爆表!!!! 正面到底什么样子?耐住性子,我们慢慢来。
更多美图请移步哈。。。我拍的丑~~~
我们先看一下有什么配件:
全部拿出来以后:有什么呢: 一个说明书,一份保修卡,一条数据线,一个充电头,一张标签纸,一个卡针,一台手机。其实我觉得很寒酸,也很不喜欢这个卡针。
来看一下充电头,15w的turbopower(源自2014年的涡轮快充,现在应该是第三代了),超级棒的是充满电量仅需1个小时多一点。
相信能在这个论坛看到这篇帖子的人,都会有新版活着旧版的turbopowermoto快充进化史:2013款的双头(在家里,身边没有)2014款的离体式大头(15w) 2015款的一体式大头(25w) 2016款的一体式大头(稍微扁一些15w/25w) 2017款的离体式小头(15w)
来对比一下青柚的大哥(moto青柚是moto g5,我手里的是moto g5 plus,再多说就跑题了,,所以具体区别我也不想细说了) 首先看一下全家福的对比:左边的是青柚1s,右边的是g5 plus(长的跟moto 青柚一模一样)
仔细看一下,卡针的区别,青柚1s的卡针是非常长的,跟iPhone自带的那样长,表示真心丑啊,看看我们传统moto家族的卡针(我钥匙上有这个一黑一白)多好看,但是亲测,换卡针是因为moto青柚1s的卡槽很深很深,必须换加长的才能插开。可惜。
因为他俩张的一样,那我们来看一下手机的区别: 背面:1s已经上了双摄,具体我回后期再说, 背面是玻璃材质(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我给忘了) 青柚1的高配版都没有上双摄,还是普通单摄,双摄的趣味性回很多,很有意思的,嘻嘻。但是金属机身真的很有质感。
侧面:可以明显的看出来,青柚1比较圆滑,而青柚1s比好像稍微有点较大,但是,请你们不要忘记,1s5.7寸屏幕,1是5.2寸屏幕。
顶部:很明显的是:1s的边角更加有弧度,更加圆润,握持感更强。实际上真的一样宽,1s并没有因为屏幕变大了就变得宽了,没有的。
底部:开不开心,依然有你们喜欢的3.5mm耳机孔,反正我是很开心,毕竟我讨厌转接头。好吧。。这是后补的图。。请注意
来一张详细的看看1s的底部插孔:多了4个金属触点,更紧凑,插进去的时候很紧。。。emmmmmmm嗯,没错
所以手机这个5.7寸到底多大呢?
中间是moto z2018,不是moto z我的z给朋友用了。。。 好吧。亮屏来看下:
本来还想说一下对比lg g6(5.7寸,如图),但是想了下就此打住,描述一下: 1s是1的加长版,就是说5.7是5.2的加长版,新款的6.1寸是5.5寸的加长版。 所以1s虽然屏幕大,但是只是长了,还是很瘦,在手里很舒服。 还是一言不合就上秤:手机跟iPhone相似,但是握持感更好的多的多。
相信这次,你们对青柚1s的外观有了彻底的了解,下一篇,我们深入内部好好探讨一下,它的实用性~~~ 我最近这一周都在忙实验的准备,没来得及写的很好,现在也已经写的有点晚了,晚了两天,各位看官多担待~~~~~ 下一篇我会就我这两周的使用,好好的写一篇实用性测评。 第二篇帖子在这儿:直接点 [复制链接] 这是第二篇帖子,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