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与其剁手,不如动脑
本帖最后由 故事汇 于 2019-12-3 16:01 编辑November 11st
组队盖楼大挑战
新的销售记录
淘宝的口令红包
No.1 从哪来?
双十一网购狂欢节源于淘宝商城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促销活动,当时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均有限,但营业额远超预想的效果,于是11月11日成为天猫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
No.2 多可怕?
2009年双十一销售额0.5亿元
2010年双十一销售额9.36亿元
2011年天猫双十一销售额33.6亿元
2012年双十一,天猫和淘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
2013年双十一销售额350亿元
2014年双十一销售额571亿元
2015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淘宝天猫平台的在线交易额突破10亿耗时72秒;12分28秒时交易额突破100亿,全天交易额超912亿元
2016“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天猫交易额达1207亿
2017第九届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最终成交额1682亿元
2018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2135亿元
No.3 多强势?
“双十一”之乱,从商家的广告大战中就可窥见一斑。某电商网站在多家媒体投放了一组以“打脸”为主题的广告,广告语包括“快递等半月”“五折买假货”“差评被人肉”内容,直指竞争对手价格虚高、快递慢、平台售假、促销玩噱头、刷单造数据等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几乎已成电商领域的通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大电商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双十一”战线已经前后长达一个月左右,虽然这是商家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无序的竞争带来了多重恶果:一方面民众的冲动消费被进一步刺激和放大,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电商网站的信任被透支,此外还导致了快递行业不堪重负、过度包装不环保和浪费等问题。
No.4 该咋办?
从近年来国内主要网购平台开展“双十一”促销活动情况来看,部分网络经营者涉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因此部分消费者逐渐看清个中猫腻,进而更趋向于理性购物。
>小心骗子冒充卖家
众多消费者在“双十一”疯狂血拼的时候,骗子们也在摩拳擦掌。警方根据此前的网购骗局,提出公众最容易上当的环节:一旦遇到网购异常需重新付款或者退款、网店异常无法付款等情况,不要轻信所谓的客服,更不能直接按照对方要求转账汇款,一定要去官方网站核实清楚。
>网购警惕“虚假发货”
‘双十一’网购高峰期,因订单量大、物流超负荷等原因,商家超出承诺的时间发货,甚至提供虚假发货信息,消费者申请退货却遭拒绝的情形时有发生。消费者网购时,保留重要聊天记录、购物单据和订单信息,有利于主动维权。
>退款没准是套路
遇到“调单”“卡单”“退款”,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骗子以此为借口向你索要银行卡号及验证码进行退款的假话。
>付款链接要谨慎
一定要使用正规的付款途径进行付款,不要点开不明来路的付款链接。
>警惕中奖、红包诈骗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各种好玩、刺激的红包纷纷来临,各路骗子也放出了一大波病毒红包、假红包和假中奖信息来坑骗大家。切记不要随意拨打中奖信息提供的电话号码和发来的网站链接地址。
>虚假海淘要当心
跨境物流信息、购物小票可以假冒,消费者需警惕被网页上标明的日本、美国来源字样的文字蒙骗。建议到正规网站进行购买,不要随意相信一些流传分享的购物链接。
>“到付”“免费送”藏骗局
有些骗子告诉你商品是免费的,但需要付几十元的邮费。虽然图片上的商品看上去高大上,但当你收货后就会发现东西不值几块钱。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会发生,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拒绝。
>朋友代付别轻信
骗子们会通过某些即时聊天工具,伪装成你的亲朋好友希望你能帮忙代付。中招代付后就会被拉黑。
No.5 还盖楼?
“双十一”正在从购物狂欢演变成一场大型网络智力游戏,不仅拼智力、时间、精力,还要消耗你的人际关系。
组队盖楼大挑战利用人们的社交虚荣心,从众心理和“沉没成本厌恶”,使整个社交网络成为一个大型“修罗场”。
由于盖楼没有设置层数上限,无限拉人模式已经和传销无异,“杀红眼”的用户甚至自掏腰包发红包拉人,成为挑动集体大乱斗的淘宝赚取用户、流量和广告费的“工具人”。
面对淘宝设置的这场大部分人全输的游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醒悟过来,开始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弃楼、卖楼,即便屡被屏蔽,一条卖楼产业链在微博、闲鱼等平台悄然兴起。
卖楼潮也是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意洪流,一种在经济学原理之下的自发市场矫正,一次集体反对投票。随着时间的推移,楼层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马太效应将会成为最终结局,绝大多数人则陪上了时间、精力、关系而收获甚微。
往年的双十一规则已经如高数题目一般复杂,今年更是加入了愿望清单、喵喵币、盖楼等社交玩法。当“微信最严外链规范”已经封杀了拼多多等社交电商的砍价链接,淘宝的口令红包却可以在微信关系链中畅通无阻,更攻陷了微博、闲鱼等全网平台。
期货+网游厮杀+底层骚扰+价格歧视
虽然大数据和个性化推送,让数字经济有可能实现更精准的价格歧视,但复杂的规则已经把卖家和买家都搞得疲惫不堪,用户宁可不享受最优价格,甚至被逼向规则更加简单透明的友商。
如果说这些玩法是为了把存量市场“榨干吃净”,那么双十一激发新消费需求的边际效应正在不断递减。从几年前开始,双十一的销量井喷就是以挤压前后半年的业绩为代价。这种运动式购物狂欢,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店铺苦不堪言。
反观拼多多,在站稳了下沉市场之后今年用百亿补贴猛攻上升市场。它深知上升市场的消费者心理,补贴手段也更加简单粗暴,拒绝套路。上升、下沉市场的区隔活动策略,让今年的拼多多显得游刃有余。
“求盖楼,可回京东,拼多多”——淘宝的活动策划没有想到的是,这样跨平台的社交互助行为让京东、拼多多也成了盖楼活动的受益者,就像双十一最终成为所有平台都在“搭便车”的全行业节日。
可想而知,今年的双十一又将创造新的销售记录,只不过为此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积累的失望情绪却无法衡量。这些终将成为压垮“双十一神话”的那根稻草。
你,还盖楼吗?
原文:大东财精英匪
今年盖楼太伤人了 今年盖楼是验证友情的时候! 最近的双十二号好多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