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有人问你粥可温
本帖最后由 故事汇 于 2019-7-27 22:08 编辑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曾写:闲时与你立黄昏,
灶前笑问粥可温。
落雪赧饮一壶酒,
刮风嗔拂两颊尘。
并借此来描绘他与妻子芸娘的温馨生活。但其实,问你粥可温的人以及为你粥可温的人,都不一定仅仅只能归属于爱情这一类。
01 那些问你粥可温的人,如今还在吗?
你会不会也在四月初这个时间点
迎着绵绵细雨与气温的起伏不定
怀念起你的过去,你的童年,
以及陪伴在你身侧的那些人。
故乡老屋小院子旁边的躺椅,如今已没有了摇着大蒲扇笑望你在菜园追逐嬉戏的人;
每次周末的家庭聚餐,那个总能做一桌子精美佳肴的人也终是拿不起了他平日最常用的锅和铲子。那一盘最好吃的红烧肉,平日里的不在意,到如今看来竟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在过去,他们问我们粥可温,嘘寒问暖;
到如今,也应轮到我们问他们:
“在我们分离人间的那些日子里,
你过的还好吗?”
02 那些为你能粥可温的人,你还记得吗?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3月30日17时许的那场森林大火,致使30个年轻生命不幸遇难。
其中,不仅有英勇救火的消防员,也有一心为民的地方群众干部,也有为跟踪报道火灾实情的新闻报道员。
1个80后、24个90后、2个00后。
“我去救火了。”“来,赌命。”“一切都好。”“这个点儿出发,又是木里!心中五味杂陈。”
又是一腔热血,又是全然洒脱,森林里穿行的鲜艳红色,就像天津塘沽的那次最美的逆行。在烟尘迷雾中,熠熠生辉。
在新疆马兰罗布泊旁那片沙漠绿洲至今都饱含着它的热情与活力。
在苏联搬走,中国只好自己研制核武器的日子里,核试验像马兰花一样在戈壁滩上积极生长。
“最危险的地方,司令必须到场。”
张蕴钰从上甘岭的枪零弹雨中回归祖国,却又投身入寸草无声的西北荒漠开始下一轮征程。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五十年里,他们为国家建设默默付出,在严苛的保密工作下甘愿放弃家庭生活,放弃自己的舒适圈,以毕生的青春、智慧、热血培育出丰硕成果,却从不炫耀自己的花朵。
03“今年清明,一定带你们回家。”
作为在和平年代出生的我们,对战争的感觉实在是微乎其微。我们没有经历过妻离子散,也没有经历过炮火轰炸,也没有在硝烟中与敌人殊死搏斗。
我们知道的还太过浅薄。
浅薄到对于战争的了解仅仅成为历史书上简单几百字的描述,
浅薄到对于战争的代价只通过冰冷的数字去触及,
浅薄到对于战争的意义只通过老师的满腔热血去慢慢理解。
但对于那些在异国捐躯的烈士的家属们而言,这是他们自与亲人分离伊始,每天都要挂念的事情。
“我们寻找他从黑发到白发,今年,我们终于要去朝鲜看望他了。”
照片在老人充满褶皱的手中显出泛黄发旧的痕迹,甚至一度被手紧攥到略微变形。
从中国内陆到朝鲜边境的“志愿军英雄纪念碑”,
战士们走了数月,家属们走了一生。
在漫长求索追寻下,在志愿者的帮助寻找下,
终于,可以找到他的墓碑,去问问他,在这些少有人看望的岁月里,到底是否吃饱穿暖,是否还想着家。
终于,在今年,中韩交接第六批志愿军烈士遗骸。
“今年清明,你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今年清明,一定带你们回家。
与你们立黄昏,问你们粥可温。”
END
今年清明
宜祭祖
宜缅怀先烈
宜努力生活,不畏困境
愿有人问你粥可温
原文:精英汇的鱼川师的咔咔角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