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邂逅教育,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今年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西岸艺术中心开幕,作为全球顶级的AI大会,本次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一系列IT巨头的参与,围绕AI相关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互动,那么,大佬们是如何看待AI教育发展现状,又是如何解读AI智能教育未来趋势的呢?一、马云:现有的AI应当是机器智能马云在此次大会上对AI进行了重新的定位,他认为,AI应翻译为“机器智能”而不是“人工智能”,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把AI夸大了。实际上,马云一针见血的说出了目前AI技术的瓶颈。人工智能的爆发,其实是从2010年“深度学习”算法的成熟开始的,“深度学习”算法在提高图像、声音识别能力上有极强的能力。“深度学习”算法能赋予AI类似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能力,能让机器吸收到更丰富、更准确的外界信息,这既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更是AI技术走向落地的前提条件。当然,马云也并没有否认AI的发展潜力,但他更习惯于用机器智能来定义现在的AI。他在演讲中提到“机器有智能,动物有本能,人类有智慧,我相信人类拥有的智慧是机器永远无法获得的。”二、刘庆峰:AI将对传统教育造成冲击此次大会,科大讯飞创始人、董事长刘庆峰介绍:科大讯飞的英语语音翻译已经率先达到大学6级的口语水平,明年上半年就可以达到专业八级水平。如果按照刘庆峰所说,机器翻译真能达到那么高的水平,那么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学习英语?而英语老师又会否失业?AI继续发展,对传统教育将造成什么影响?现在AI智能可以帮老师批改作业,帮老师管理班级,当老师的上课助手。但如果大量用AI代替老师完成教学工作,是否会让老师对AI依赖过重,导致整体教学水平有所下降呢?从教学体系的角度来讲,不可过分依赖于AI,看上去教学效率有所提升,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教学工作便难以开展。还会导致教师整体水平下降严重,得不偿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