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Z³ 最不简单的开箱简评——你想知道的我都有
本帖最后由 SamtoxicPro 于 2018-10-30 17:40 编辑2018年是Motorola成立45年的日子,今年将是Motorola品质的传承与创新的又一次突破! 45年来从品质与技术创新,Motorola从未让我们失望,45年先行者的信仰从未改变。
很荣幸得到社区这次moto Z³的试用机会,可以再次和moto零距离的接触。楼主从2016年开始就接触moto z系列,非常高兴的见证了z系列模块化手机的发展。
moto Z³作为z系列最新的产品,工业设计能有多少进步?对模块化的尝试又有什么新的思考?moto Z³到底值不值得入手?
我们将会一一跟大家阐释。
一、开箱
Moto Z³的包装风格与之前的Z系列区别明显(moto z 2018不在讨论之列)。
这次采用了全新的黑金配色。
motorola的经典蝙蝠标,百看不厌。
看到侧面的Lenovo标志,老摩粉是不是有些感慨呢?
右侧的moto Z³
左侧表明这一代依然支持motomods模块。
背面的品牌信息
打开盒子,非常激动
全新设计的moto Z³就这样出现了。
本帖最后由 SamtoxicPro 于 2018-11-1 17:23 编辑
二、配件细节
首先看一下开箱全家福:
包装盒
快速充电头
数据线
耳机
卡针
机身
耳机转接线
三包凭证及快速指南
快速指南也采用了和外包装一样的金色配色
我们来看一下配件细节。moto是最早上快充的一批手机,还记得初次体验turbo power的惊艳,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虽然这几年在快充的道路上走的不是那么的激进,但是质量是稳扎稳打,一切以消费者的安全为重。
快充头自适应输出,适用范围还是很广的,用来给iPhone充电,能达到iPad充电头的速度。
哈哈,其实我一直没有掌握这个配件的使用方法,请各位大神指点一二?
moto z系列从1代就取消了耳机孔,比iPhone更早,确实,薄如刀锋的设计,实在是塞不下3.5mm标准耳机孔了。
这个type-c转接头做工还不错。
不过,你们应该知道,motoz2018里边的那款耳机直接用的就是type-c接头,可以带来更好的音质体验。
现在的手机标配还送耳机的实在是不多了。
moto的这款多功能入耳式耳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本帖最后由 SamtoxicPro 于 2018-11-1 18:12 编辑
三、机身细节赏析
moto也来全面屏了,不过这次是直接打超视屏的概念。
我们知道,moto z系列第一代发布的时候就宣布,模块至少支持3代产品,为了模块的兼容性,moto z的机身尺寸基本是不能变的,这就限制了这个系列的工业设计。但是moto的工程师们还是孜孜不倦的研究,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新体验。
采用无刘海的全面屏,额头部分集成了光线距离传感器、前置扬声器(听筒)、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
取消了前置自拍补光灯,改为屏幕补光。
机身底部:
Type-C充电口,两边分别有一条天线信号溢出带。
电源键移到了左侧,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直接挑战你多年养成的使用习惯。
机身顶部sim卡卡槽、降噪mic开口,两侧天线溢出带。
sim卡槽插卡针的开孔方向也是开的跟之前的产品不一样
卡槽加了贴心的提示,防止插卡方向错误损坏卡槽
话说,天线溢出带实在是有点多呀,一共有8个。
或许这就是moto手机信号好的原因呢?
左侧观:
右侧观:
右侧就比较牛了,侧面指纹识别就在这里。
实际使用起来,这个指纹识别模块的识别速度还是相当快速的。
对于现在全面屏的设计方案,其实个人觉得还是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跟理想中的全面屏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像moto这种全面屏的方案,其实反而是一种非常稳妥的方案,不仅有效的增大了显示面积,还没有刘海那么难看或者滑盖那么怪异,还是不错的。
最想吐槽的就是这个侧面指纹识别+右侧电源键的设计,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手机,确实是很难适应这种结构,只能将moto Z³当作唯一主力机长期使用才不会有这个适应问题
全新玻璃背板,为模块而生
本帖最后由 SamtoxicPro 于 2018-11-4 22:59 编辑三、全新玻璃背板,为模块而生
moto z系列的模块化已经演进到了第三代,模块家族也越来越庞大,这次的moto Z³不出意外的兼容三年前的所有模块,但是还是有了新的变化——采用了玻璃背板。
背面的布局依然是完全没有变化的,从上到下依次是摄像头模组,moto经典蝙蝠标,16个金属pin点,就连降噪麦克的位置也是一模一样的。
由于经常都是用模块覆盖,这块玻璃背板也没有采用什么独特的光学技术进行处理,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块玻璃,没有渐变色,没有光效。
但是我在灯光下观察的时候发现,在某些特定的角度下,会产生不规则的摩尔纹,如下图:
moto的这个后置双摄也是萌了两代了,应该还会继续萌下去。
采用1200万像素+1200万像素双摄像头,支持激光急速对焦, PDAF对焦,深度对焦,对比度对焦四种对焦技术。
这次的双镜头看参数还是很不错的,而且新加了微动摄影和黑白模式。具体的成像效果后边会做专门的测评。
后置摄像头的突起高度跟之前的几代完全相同。
这个角度可以清晰的看到镜头模组和激光对焦模块。
16个金灿灿的pin点。
从左到右:moto Z³、moto Z、moto青柚1s,那种外观设计是你更喜欢的呢?
手上只有几个比较简单的模块, 摩范和摩电,试一下兼容性。
扣上摩范,后盖立马变平了。
实际仔细看了一下,边缘还是有一些不太贴合的现象,由于边框采用了CNC切割,进一步造成了模块和机身的割裂感。
摩电扣上还不错哦。
关机状态显示本机和模块的电量
模块化的设计,让moto Z系列的手机有了无限可能,当然,由于模块化的设计,moto的logo是不能承载指纹识别的功能了,玻璃背板也并没有无线充电宫功能,不过我们可以有无线充电模块呀~~
所以说,啥时候出个后置指纹识别的摩指模块?
本帖最后由 SamtoxicPro 于 2018-11-4 23:09 编辑
四、产品对比
来看一下不同系列和同系列迭代的对比吧。
从前面板很方便的就可以分开这三个产品
背面对比
不得不说,moto z还是薄啊
侧面厚度对比:
moto z致敬刀锋经典,到了第三代,玻璃材质依然做的够薄,不过确实挺期待,什么时候出一个比moto z更薄的产品来炫技呢?
本帖最后由 SamtoxicPro 于 2018-11-4 23:10 编辑
更多美图赏析:
本帖最后由 SamtoxicPro 于 2018-11-4 23:11 编辑
moto的产品,你用过多少?你又拥有过多少呢?
道理我都懂,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凭什么你这么优秀? 见过长的,没见过楼主这么长的:dizzy:终于翻完 机器太棒了 同样腰间盘,为什么你这么突出?
人家都在骂系统,而你却在夸它好
说吧,联想发你了多少钱红包 系统待优化 耳机也是,盒子里的?还有转接数据线?我挺喜欢MOTO的,只是还没入手。想买台高端机 托兰 发表于 2018-11-6 21:08
耳机也是,盒子里的?还有转接数据线?我挺喜欢MOTO的,只是还没入手。想买台高端机 ...买Z3 APP为什么只看到图片,看不到文字呢? 你这写的,还占好几个楼层 摩托罗拉手机现在还行吗? 全面屏漂亮多了 Albelll 发表于 2018-11-7 02:12
买Z3买2018 图片拍的真有功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