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青年节 | 写给2018的成年人们
本帖最后由 群英汇萃 于 2018-10-11 16:27 编辑国庆7天,刚刚结束烈阳暴晒的同学们,大家都去了哪儿?
是用军训锻炼的暗系肤色,挤在景点的人潮;
还是无奈待在学校,用高德地图拯救自己在高中养成的两点一线的方向感?
但无论哪种玩法,在10.10这个特殊的日子,师兄不想像小师姐那样跟大家聊段子,而是跟在座2018的成年人们,聊聊最贴近的话题——自由。
初识魔咒
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师兄趁着那股劲儿,拍了新的身份证,光明正大招摇地走进了网吧。
到校后,室友听不懂的方言,名字都叫不全的课表,招新时吹得很diao其实只懂收会费的社团,永远都男女失衡的专业……新鲜的就像游戏里最快上新的绝顶装备,像舌头上浸泡着冰镇可乐,不断刺激着我们易燃易爆炸的神经。
回想起刚刚进校的自己,就像饿了太久突然获得进食机会的人,控制不住吃下太多,最终要忍受比饥饿更难受的痛苦。
吃下太多的,却是最梦寐以求的“自由”。
大学给人最好的东西,是自由最坏的东西,也是自由。
自由魔咒1:盲目的选择
师兄一直记得,每一个新学期的前三天,所有人(包括我)都会或多或少对上学年的自己感到不满,期待这学期重新洗牌。
相信在新生眼里,大学,是一次比以往所有的学期更彻底的洗牌。
但这不像仅仅更换书包那么简单,每一次选择都是以精力和时间为代价的,所以师兄想问:每一次的选择,你都像挑对象一样拎拎清楚了吗?
到底是觉得新鲜,还是真的喜欢?自由魔咒2:盲目的努力
很多人都会开学前2天做1年规划,师兄也不例外,薄薄的纸张上,列满了每一天除去睡眠8小时的所有安排,雄心壮志野心勃勃。
要寒冬早起,要每天背10个单词,还要跑两圈操场,最后却成为机械运动,两眼无神。只有脑海里不断浮出的反问句:“我为什么要这么累?”
没有目的的努力不过是一口治标不治本的安慰剂,这种鸡血比开了盖的酸奶还容易过期。
自由魔咒3:盲目的释放
师兄曾经也吐槽过大学的“严进宽出”,但后面发现,这些大把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为了方便我们随意释放十年寒窗的压抑,而是为了更好地让人领悟一直未传授的更高级的人生课程——独立选择和自我教育。
一定要比喻,那四年时间就是资本,用各种选择将精力和时间进行分配,则是每名大学生做的风险投资,二者是否成正比,是决定大学盈利与否的标准。这笔有偿贷款,直到现在师兄仍未还清。
打破魔咒:给大一的成年人们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许多学弟学妹把大一当作正式进入大学的一个缓冲,却忽略了这一缓,不知道得刹车多久。就像听到闹钟到下床之间的癔症,一个是生理拖延,一个是情绪拖延,但结果都是迟到。
虽然大一是一个拥有无限复活丹的游戏模式——不再是小孩子被别人做着决定,也不是中年人要瞻前顾后地不敢妄动。在一切都还没定型之前,几乎可以做任何尝试。
但学会理性地选择和计算得失是我们练习更好成为成年人的手段,但师兄要强调的——这不意味着要失去自我。
用什么打破?1. 有所选择:就像吃一盘菜,一开始就要要把最爱吃的部分吃掉,不要为了强迫症和害怕错过什么而先去盲目的尝试不了解的食物。
2. 有所努力:“坚持”是美好的词,但如果走到很远,仍看不到方向就会变成恐慌。拥有一个详细的目标,包括达成的时间、想象成功后的欢喜,都能让“学好英语”这类形容词般的努力更有力。
3. 有所释放:劳逸结合,这四个早已被说透的字,一直是铁律。投资是否盈利的开关,永远掌控在自己手里。
在喜欢的蓝图里为自己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未来,在无数个方法里寻找一个最适合的方法,是师兄我能想到的最青春,最浪漫的大学。
下次一定要在最后一遍闹铃响完之前就起床,要在大一结束之前就想好下一步要走好的路。
当憧憬着长大的我们真的踏进大学校门,就该知道,这不仅是用高考单上的数字换来的,还有一双曾经什么都不必背负的肩膀。不过还好,我们也终于可以开始,接手自己的人生。致2018的成年人们。
即使你已经上了大学你爸妈、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依旧没有改掉“为你好”的恶习吧那么就在留言区说说来自“上一辈”给你的最不能容忍的一条人生建议并大声告诉家里那位民间导师
对不起xx,我拒绝!我先来:“儿子,你一定要考研啊!”对不起妈妈,我拒绝!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精英汇双十青年节专属活动,邀你用3个主题,1封信,找到一生的答案,联系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公众号后台回复“双十”,给你精彩!
页:
[1]